在机制砂生产混凝土的过程中,原材料的管理对于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具有很大的影响。切实做好管理工作,确保生产效率高、持续运转,降低原材料成本消耗。
1、宜在相对固定、具有一定规模的供应网点采购。原材料入场前,应提供型式检验报告和批量出厂检验报告。原材料入场后,应经材料管理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取样检验合格,并办理交验手续后方可使用。在工程进行过程中,应实施原材料质量抽检。
2、各种原材料应有固定的堆放地点和明确的标识,标明材料名称、品种、生产厂家、生产(或进场)日期。原材料堆放时应有堆放分界标识,以免误用。
3、混凝土用水泥、矿物掺和料等宜采用散料仓分别存储。袋装粉状材料在运输和存放期间应用专用库房存放,不得露天堆放,且应特别注意防潮。
4、不同品种的外加剂应在专用仓库或固定场所妥善保管,分别存储,并应做好标记,粉状减水剂应注意防潮,液体减水剂应注意防止沉淀和分层。
5、集料堆场应事先进行硬化处理,并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。混凝土用集料,在运输或工地贮存时,应使其不受污染。如果集料有离析时,必须重新拌和,以符合规定的级配要求。当混凝土采用多级粗集料时,粗集料应实行分级采购、分级运输、分级堆放、分级计量。使用粗、细集料时,应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引起砂、粗集料含水量的变化。
6、机制砂进场时,应按机制砂出厂检验同等批量进行进场复检并进行分级评定。复检的项目包括:颗粒级配、细度模数、泥块含量、石粉含量(含亚甲蓝试验)、松散堆积密度、压碎指标。并应采取措施保证机制砂的质量稳定,并加强机制砂的颗粒级配、细度模数、石粉含量(含亚甲蓝试验)的经常性检测。不同来源的机制砂应分别堆放,同一来源的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不应超过±0.2,石粉含量变化范围不应超过±2.0%。否则,应分别堆放,并调整配合比中的砂率后使用。
欢迎有需要的用户来红星机器订购设备,联系热线:0371——67772626!
欢迎点击咨询获取出厂价,24小时在线为您服务,到厂参观即享钜惠!
添加微信
了解更多信息
上一篇:振动筛为什么要采用非金属材质筛网?2014-08-04
下一篇:带式输送机机尾积煤的危害及主要原因2014-08-19
全程扶持 购机无忧24小时内对您进行回复
厂家现
货直销
量身定
制方案
EPC总
包服务